1、运行前的检查
外观检查:检查潜水排污泵的外壳是否有损坏、裂缝等情况。如果外壳出现裂缝,可能会导致水进入电机内部,损坏电机。同时,查看泵体和电机的连接部位是否紧密,螺丝等连接件有无松动现象。
检查电缆是否有破损。因为潜水排污泵工作环境较为恶劣,电缆可能会受到污水的腐蚀、机械损伤等。如果电缆破损,可能会引发漏电事故,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。
叶轮检查:打开泵体的检查口或者拆卸部分部件,查看叶轮是否有堵塞或者缠绕物。如果叶轮被固体颗粒、纤维等堵塞,会影响泵的正常工作效率,甚至可能导致电机过载。对于有切割装置的叶轮,还需要检查切割刀具是否锋利,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。
润滑检查:检查电机和泵体连接部位的轴承、机械密封等部件的润滑情况。一般来说,这些部件需要定期添加润滑脂。如果润滑不足,会增加部件之间的摩擦,导致部件磨损加剧,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。
2、运行中的维护
观察运行状态:注意观察泵的运行声音。正常情况下,潜水排污泵运行声音平稳且有规律。如果出现异常的噪音,如尖锐的摩擦声、振动声等,可能是叶轮与泵壳发生摩擦、电机轴承损坏或者有异物进入泵体等原因引起的。此时应立即停机检查。
监测电机的运行电流。通过安装在电机线路上的电流表,可以实时查看电机的运行电流。如果电流超过额定电流,可能是泵的负载过大,如叶轮堵塞、扬程过高或者电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。遇到这种情况,需要及时处理,避免电机长时间过载而损坏。
检查密封性:在运行过程中,要关注泵体的密封情况。如果发现有漏水现象,特别是从机械密封处或者电缆入口处漏水,应立即停机检查。轻微的漏水可能是密封件老化或者损坏导致的,可以通过更换密封件来解决;严重的漏水可能会导致电机进水,需要对电机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3、定期保养措施
清洁工作:定期清理泵体和叶轮。将泵从污水池中取出后,拆开泵体,用清水冲洗叶轮和泵壳内部,去除附着在上面的污垢、固体颗粒和纤维等杂质。对于顽固的污渍,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刷洗。清洁后,将泵体和叶轮晾干后再重新组装。
清洁电缆。用干净的湿布擦拭电缆表面,去除污垢和腐蚀性物质。同时,检查电缆的绝缘性能,可以使用绝缘电阻表进行检测,确保电缆的绝缘电阻符合要求。
部件更换和维修:根据泵的使用情况和部件的磨损程度,定期更换易损部件。例如,机械密封件一般每运行 2000 – 3000 小时就需要更换一次;轴承在运行一定时间后,会出现磨损,导致泵的振动增大,一般运行 1 – 2 年(具体时间根据使用频率和工况而定)就需要更换。
检查电机的绕组绝缘情况。如果绝缘电阻下降,可能是电机受潮或者绕组老化等原因引起的。可以对电机进行烘干处理或者重新浸漆等维护措施,以恢复电机的绝缘性能。
润滑保养:定期对轴承等需要润滑的部件添加润滑脂。一般来说,每运行 1000 – 1500 小时添加一次润滑脂,添加量要适量,避免过多的润滑脂进入电机内部或者污染泵体内部的液体。同时,要使用符合要求的润滑脂,例如对于一些工作在潮湿环境下的潜水排污泵,可以使用防水性较好的锂基润滑脂。
4、长期停用后的保养
存放环境选择:如果潜水排污泵需要长期停用,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存放环境。存放地点应该干燥、通风良好,避免阳光直射。如果环境潮湿,可能会导致泵体和电机生锈、受潮,影响设备的性能。
内部清理和防护:在存放前,要对泵体内部进行彻底清理,去除污水和杂质。可以使用压缩空气将泵体内部吹干,然后在泵体内部和叶轮表面涂抹一层防锈油,防止生锈。对于电机,也可以在电机的接线柱等部位涂抹凡士林等防护油,防止氧化。
定期检查:即使在长期停用期间,也需要定期对潜水排污泵进行检查。检查的周期可以是每 3 – 6 个月一次,主要查看设备是否有生锈、部件是否有损坏等情况。如果发现问题,应及时进行处理,为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做好准备。